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为什么我没有对象呢?

发布日期:2023-12-05    作者:汪龙佳/文,李松蔓/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经常在网上可以刷到一些讲述伴侣关系的视频/言论,比如一方指挥着另一方干这干那,并且PUA对方;比如一方吐槽自己的对象,让人看完之后开始怀疑自己的三观,评论也都是劝其放过自己的对象……每每看到这些,很多朋友不由得扪心自问:“这种人都有对象,为什么我没有呢?”



小编身边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牡丹花”(音同“母单”,就是“母胎单身”,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谈过恋爱的人),我常常为他们感到困惑: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人,还没有对象呢?


排除掉那些对情情爱爱没有兴趣的小伙伴,我发现大部分没有进入亲密关系的人,都存在一个共性!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看看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首先,请你坦诚回答一个问题:你在期待一个完美的对象吗?颜值高、三观一致、学历相当、身高也有要求要不然影响下一代基因、家庭也得小康要不然就成了定向扶贫、最好还得有房有车这样生活有保障……在相亲市场上,这些都是入场券,对吧?如果你也觉得这些是基础要求,那么我似乎知道了你单身的原因。


在英国数学家彼得·巴克斯发表的论文《我为什么没有女朋友》中,他使用“德雷克公式”来计算“真爱的概率”,推演过程如下:


1. 住在我附近的女性有多少?(伦敦:400万)

2. 多少人有可能年龄上适合?(20%:80万)

3. 多少人有可能是单身?(50%:40万)

4. 多少人有可能拥有大学文凭?(26%:104 000)

5. 多少人有可能有魅力?(5%:5200)

6. 多少人有可能觉得我有魅力?(5%:260)

7. 多少人有可能和我合得来?(10%:26)


最终,他得出结论:在偌大的伦敦,只有26个人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对象,完美的对象。但是,遇不上这26个命中注定的完美对象怎么办呢?


遗憾的是,巴克斯在论文发表之后的两年内就找到了自己的女朋友,所以他没有就后续问题进行研究。


在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五步之内,必有佳偶。”这似乎与六度空间理论在冥冥之中产生了共鸣,六度空间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是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该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这似乎与上面的论文《我为什么没有女朋友》产生了矛盾,前者是在说找到真爱很难,400万人中可能只有16个;后者却在说随手一抓都能遇到真爱,走五步就能遇到一个。那么,究竟该信哪一个呢?


其实,两者都是对的,但是最终效果还是因人而异。如果你在期待一个完美的对象,那么前者肯定更符合你;如果不是,那第二个也肯定符合你。


概率学上有一个经典理论,叫做“最优停止理论”,也称“37%法则”。是指在统计学中,在样本数量固定(每个样本只出现一次)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选择的样本尽可能最优的一种策略。答案就是把样本总量的前37%的样本做为参考,用其中最优的那个作为对照点,如果在剩下63%的样本中,出现比对照点好的样本,就果断选择它。


举个例子,一个女孩子从18岁开始找对象,设定目标是30岁前结婚,根据37%法则,她的前后两个阶段的分割点是22.44岁。那么,把这之前的时间看做是观察期,在观察期内只交往不结婚;再次之后是决策期,一旦遇到一个比之前所有遇到的人都要好的人,就应该立马把他拿下,步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小编OS: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啊)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知道了自己为啥没对象了吧。不过,还是要说一句,期待一个完美的对象并没有什么问题,一辈子的事情还是别轻易将就!毕竟著名哲学家沃兹吉硕得也说过,“人生不是数学题,并不是到了37%的时候就一定要怎么样,你甚至可以在100%的时候才做出抉择,也可以不做出这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