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有聊】晚饭吃什么??

发布日期:2019-09-18    作者:崔玉婷    编辑:田沐鑫    浏览次数:

一天的时间里,对我来说最难的两个问题就是“吃什么”和“穿什么”,每天都因为要做出选择而感到苦恼。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或许也有着相似的经历,或许也在自嘲是“选择恐惧症”重度患者;虽然一直自封如此,但到底什么是“选择恐惧症”呢?

“选择恐惧症”,也称“选择困难症”(然而其实在疾病诊断分类里并没有这个病症,更多是人们平时的说法),往往是源于一种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常常表现为缺乏独立意识,害怕失败。他们在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迟迟无法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当要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时会表现得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也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恐惧。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讲,我们的情况没有上午所说得那么严重,只是过分纠结罢了。但值得思考的是,做出选择对我们来讲为什么这么难呢?

首先,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般来说,我们会认为自由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然而,当我们对自身没有明确的认识和把握时,自由可能反而成了枷锁。比如,我想买一件夏天穿的衣服,但我并不知道我想要一件什么样的,甚至连是一条裤子还是一条裙子我也没有想好。于是我开始逛淘宝,但逛了三天之后我放弃了购买计划。为什么呢?因为淘宝的衣服太多了,我想看完所有的选项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开始感到烦躁,最后不得不中止购买计划。当然,这其中也存在选项过多的问题,如果把购买范围限定在一家店,或许可以更快地做出决定。但其实,选项多和目标不明确其实是一个问题:如果我的目标足够明确,我确切地知道我想要一件价格在100元左右的宽松的牛仔短裤,那对我来说选项自然就减少了。当我找到满足自己要求的那件之后,或许也就不会再继续纠结下去了。

其次,我们可能太想要追求完美。古典经济学认为,人们在做选择时,往往希望遵循“效用最大化”原理——我们希望自己所做的选择,是所有选择中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还是买衣服的例子,如果我想要的只是一件符合自己要求的、适合自己的,那我在找到这样的一件之后就可以做出决定了;但如果我想要的是一件对我来说最完美的、所有可能的衣服里最适合我的,那我在找到合适的一件之后就会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于是就会无穷无尽地找下去而无法轻易做出决定。

最后,我们可能过于悲观。悲观或乐观,反映的其实就是一个人对于自身和外在世界的评估和判断风格。在选择这件事上,乐观的人看到的可能是“我选择它会获得什么”;悲观的人看到的可能是“我不选择它会失去什么”。悲观的人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在了未被选择的事物上,对于他们来说,可供选择的选项越好,他们就会越痛苦。因为一旦选错,失去的代价也就越高。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当学生在水和T恤之间选一个的时候,虽然没有特别开心,但也没有特别焦虑;但当学生从iPad和相机里边选一个的时候,他们开始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焦虑。而从乐观者的视角看则会是不同的结果,毕竟无论选择iPad和相机中的哪一个,收获的价值都高于水和T恤。集中于“选择它会获得什么”的想法,可供选择的选项越好,乐观者会更开心。

所以,当你再次经历选择困难时,可以先明确一下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要给自己犯错的空间,不管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都往积极乐观的方向考虑。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你,“吃什么”和“穿什么”不会再是你的终极难题。

参考资料:微信公众号Know Yourself《没选择不痛苦,有选择才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