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我不努力不奋斗却不安于现状

发布日期:2024-01-04    作者:黄钰彤/文,李松蔓/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转眼间就要大学毕业了,小飞近来却愈发惶恐不安。这份惶恐源于和身边人的差距:


室友A保研到了名校;室友B信心满满只等考研上岸;室友C在校招时顺利进入大厂……小飞的简历却屡屡被拒,始终没拿到自己心仪的offer。


眼看着自己好像成为了朋友圈中唯一的loser,他心有不甘,忍不住开始回忆大学四年,究竟是从哪一步开始出了问题?


回忆的碎片飞速从脑海中闪过,小飞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场景:


“我是早八起床困难户,算了,关掉闹钟再睡一会儿吧,这节课先不去了,反正老师也不点名,少听一节课不会影响我的成绩。


“上课又迟到了,还好最后一排还有座位。每节课都坐最后一排真爽哇,可以尽情刷剧、看短视频,也不会被老师发现。


“上节课在玩手机,没有听到老师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拜托拜托,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老师千万别提问我。


“小组作业好麻烦呀,还好我有一群爱干活的好队友愿意带我,我可以继续划水、拖延,小组作业照样能拿高分。


“这些老师建议参加的比赛费时费力,搞了半天也不一定会获奖,既然不是强制参加,我才不会像他们一样傻乎乎地参加呢。


“期末论文下周就要提交了,可是我想看了很久的电影终于上映了,旁边的那家店听说很好吃,要不我等ddl的前一天再写吧,做个‘学术裁缝’也挺好的……”


回忆渐渐都浮现出来。小飞发现那时的自己每天都在打着“拒绝内卷”“佛系”的旗号,在本该努力奋斗的年纪,做着“摸鱼”“摆烂”的事情,却又不甘心落于人后,所以总妄想靠着小聪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行为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并不突出,但当量变积累到质变,每到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面对着同辈的积累,就会突然发现自己与预期相差甚远,巨大的落差让他很不甘,但好像为时已晚,宝贵的大学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贪图一时的舒适和放纵,小飞为自己后面的人生埋下了一颗又一颗雷。



可能大多数人并不会“摆烂”到小飞这个程度,但或许多多少少都有过“躺平”的想法,尤其在面对繁重的工作或学习任务时,想要“摆烂”的心呼之欲出。但调侃归调侃,适当“摆烂”可以调剂生活,长期严重的“摆烂”行为却是心理效能不足的表现:研究发现,当一种低等级的自我调节功能被过度使用时,比如长时间躺着不动、花大量时间购物、看短视频、刷剧等,会极大地损耗心理效能。


“摆烂”就像流沙一样,会在我们失去觉察的时候让我们越陷越深。而其实很多人并非无法走出那种低能级的状态,只是被自认为是安抚的方式给拖垮了,形成了另一种自洽。所以,适度的放松可以有,但绝不能过度放纵,让自己进入到长期严重“摆烂”的状态。



但如果你跟小飞一样,也感觉到了对于现状的不甘和对于过去的遗憾,那也不必对自己严加苛责,因为苛责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内耗。“往者不谏,来者可追”,想要往前走,什么时候出发都不算晚。与其花时间后悔过去,不如花时间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掉入了舒适的陷阱,想一想怎么从这个陷阱里出来。比如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从整理房间、跑3公里这样简单的任务开始,当心理动力和成就感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做更有难度的任务了,这样一步步走出自己“摆烂”的舒适圈,彻底摆脱“摸鱼”“摆烂”的状态。


人生就像一杯茶,前面的味道是苦的,后面是甘甜的。请记得,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在某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靳媛媛.“摆烂”背后的心理机制[J].心理与健康,2022(07):54-55.

[2]肖赣贞.不“摆烂”多做事[J].检察风云,2022(1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