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心理剧《面试》的剧组团队完成了第四次赛前排练。从18号楼走出的演员脸上稍带疲色,但是他们终于暂时松一口气。从4月1日到4月5日,在为期四天的排练期间,剧组共进行了一次试演排练,三次预演排练和数次剧组排演讨论。自此,剧组在完成第二阶段的排练后也进入到心理剧排演的第三阶段。
回顾这几天心理剧的排练经历,剧组监制杨美景很概括地说到:累并快乐着。
在解决问题中前行
本次心理剧的导演张仕豪在接手《面试》的时候很中肯得说道:“好的心理剧需要有戏剧性和富有张力的心理活动,因此对演员的演技有较高的要求。第一次接触心理剧,这的确是个挑战。”不仅仅是导演,剧组的大部分成员们也都是“初出茅庐”。
其实,本次心理剧从编写剧本、策划,到剧组组队,再到排演练习,都经历了不少的困难,整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矛盾的剧本
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需要表现出足够丰富的情节,这本身对剧本来说就很有难度。起初,剧本因为内容单薄不得不一改再改,此后,因为心理剧大赛对时间的严格控制,剧本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动手术,进行必要的删减。当然,剧本在这其中得到了更多的完善,但长时间的修改也不可避免地拖延了剧组排练的时间。
组建团队
在演员的选择上,剧组负责人员宋蓬蓬可是费了一番功夫。“根据剧本的要求,演员要有幽默的舞台表演能力,此外还需保证在清明节放假期间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来配合剧组进行排练,这样一来,实际能参演的同学就很少了”,宋蓬蓬说,“但是好在我们最后还是很有收获。剧组还表示,希望得到本院同学和玩家剧社更多的支持。专业的指导和好的创意对这支新生队伍显然能够助力不少。
新人上阵
演员的表演将是左右剧本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谈论到自己刚刚涉足的“演艺界”体验时,演员郑玉成表示:“表演并非易事,而要准确地传达剧本中所体现的人物内心活动,我们则更要动一番脑筋。”4月1日晚,当时刚刚互相认识的几位演员齐心协力,用他们略显幼稚但用心、自然的表演赢得了在4月8日上台预演的宝贵机会。三天三夜,他们继续用不懈的努力备战预赛。
排练在地下悄悄进行
18号楼地下停车库,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具备足够的空间和必要的安静――被视为文院心理剧剧组排练的理想场所。在这里,所有人都聚在一起,集中注意力,演员们可以大声练习着台词,而剧组人员则可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对出演效果作出指导和调整。由于没有额外的干扰,所有参演人员的想象力,表现力都得以尽情释放。地下车库被剧组人员们誉为“排练宝地”,而演员们则戏称自己是“地下组织”。
据悉,《面试》将分为4幕,围绕大学生找工作出现的问题展开。4月8日预赛前,剧组将会继续完善排练,这期间剧组也会落实灯光、声音等设备的调试工作。剧本编写者于天骥透漏,自己在保持幽默和搞笑风格的同时给《面试》增添了不少时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