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在兴隆山校区2106教室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杜婷婷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意义的心理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学课程中虽然为选修部分,但是,健康的心理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是显然的。
本节课,杜老师讲授的主题是人际交往。首先,杜老师让每个同学讲述一下自己在近期遇到的交往问题,并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杜老师在听取的过程中帮助同学们耐心的解答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的类型,交往障碍,改善的方法以及如何和他人交往。期间,杜老师用专业的术语抓住同学的好奇心,并用生动的案例进行解答,最终杜老师完成了一堂精彩的心理教育课。
其中,有些心理术语值得我们了解。人格特征可分为控制型、自私型、阻抗型和自卫型。交往障碍存在着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情感障碍又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如自卑、自负、嫉妒和害羞等。更有趣的是人际距离的关系。不同的人际距离体现了你与交流对象的亲昵程度。最后,杜老师解释了一些效应,如登门坎效应、黑暗效应和自己人效应等,为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通过开展心理教育课程,解除了一些同学的困惑,并为同学们未来的人际交往指点了迷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这将极大地促进大学生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文/刘敬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