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心理百科

投稿 | 慢慢的,附近的花开了

发布日期:2024-03-01    作者:刘广富/文 徐 菲/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二月,天阴阴闷闷的,冰窖一样,到处是裹紧的大衣和匆匆的人。没有百鸟朝凤,树脱得精光,仅是几声麻雀的鸣叫,平白添上几分萧瑟。


从洪家楼转到中心,来来回回收拾利索宿舍。一切都是新的,陌生的。日子如水一样过着,走着,宿舍,食堂,课堂,图书馆,生活的坐标兜兜转转,穿不出这些包围。


“同学你好,你是不是洪家楼校区转过来的?”


在图书馆大厅选座,阿姨走过来拍拍我。已经很久没同人交流,下意识觉得这话不是对我说的,我转过头,阿姨笑着看我。



“对,我这个学期刚转过来”,我点点头,认出她来。像是在无底洞的夜里看见一点微光,我惊喜地咧开嘴,泪花瞬间覆盖眼珠,人模糊起来。


走到前台,我偷偷把泪擦走,笑容又立刻清楚起来。


“好像是前年冬天,大一上那个学期我们经常在宿舍碰到您,后来就不知道您去哪了,后来就换了一个阿姨。”


“是啊,后来我就调到图书馆来了,刚看你走过来,就觉得眼熟,就想问问是不是洪楼来的。”


“阿姨您记忆这么好啊,一年多了还能认出我来。”


“哈哈哈,洪楼男生少啊,再说那个时候你跟着另一个同学来找阿姨借小推车,又是志愿队开会的,阿姨和你们接触的多。”


“另一个同学也转过来了,我俩一起转的。”


“好啊,有时间咱们一起聊聊天。换校区还习惯吗,吃啊住啊社交啊什么的。”


“吃住都挺好的,就是校区太大了,同学都是新的,还没怎么认识。”


“没关系,时间长了就好了,学习去吧。”


挥挥手,我们道了别,阿姨看着我,一样的笑容。窗户微开,风挤着往前涌,出奇得不觉着冷,搓搓手翻开书,把头埋进课本。天暗得早,黑得快,出门的时候阿姨已经下班了,灯亮着,大胆走吧。


后来,只见过阿姨一次,在图书馆,我们相互笑笑,像是某种默契。阿姨可能又调到别的地方,温暖地生活。我也没有刻意寻找和打听。被叫住,被记住的感觉推着我,日子像春天一样,朗润起来,新土发出新芽。



在路上,把自己放逐在人群里,拐进某栋楼里,坐在某个位子上,完成某种使命。一件事连着另一件,像卷轴铺陈开,情感就是最精彩的部分。


后来,很少有这样被叫住的时候,与人的接触程式化,电子化了,固定的表情包,依照关系而定的措辞,招牌的微笑,情感好像变得更吝啬,更狭窄,它滚动在朋友,家人,师生的管道里,不愿向附近蔓延,我们的触手甚至可以隔海跨山,但往往在附近收缩。我们焦虑求职,求学,求爱,在时间的穷追下完成人生坐标的打卡,时间的堆叠远比空间的转换可怕,走进走出,我们很难静下来去观察附近,去听他们的故事,去接受附近的善意,去被附近的人记得,比如,宿舍楼下的阿姨。


现代社会的低成本流动,让人不必对具体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有问题就走,可问题还在那里,周而复始,最终在频繁的流动中被无力感裹挟。这份工作我不喜欢,这个朋友我不喜欢,这节课我不喜欢,退出是容易的,一切东西都是可以“退货主义”的,一切都要达到最佳,情感的价值和经济的价值都要最大化。每件事都在量化,都变得可以量化,但人不是数字,他存在,他一定有可以欣赏的地方,他的兴趣,经历,交往。我们在朝着宏大目标奔跑的时候,看不见附近草坪的花开了。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走在校园里,我们像一粒粒原子,武装自己,不好接近,我们一面驱赶寂寞,一面又把所有的门紧闭。宿舍,食堂,教室,不只是一个功能空间,置身其中,交流,互动,玩笑,敞开自己,才有暖和的感觉,才会像回家一样。


我们可能被附近的人记住,同样,我们停下来,观察附近的人,看见生活的丰满。虚幻,无力,焦虑,盯着分数,名额,年龄,我们跑不出包围。慢慢地,和同学打声招呼,和宿管阿姨聊聊天,认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在附近重建生活的秩序,一步一步,拓宽附近的版图,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又是一年冬天,风从四面赶来,落叶了,楼下阿姨提醒我要多穿点,我冲她笑笑,说您也是,注意保暖。


参考文献

[1] 项飙,康岚.“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人类学家项飙访谈(上)[J].当代青年研究,2023(0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