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心理百科

读心书 |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发布日期:2024-03-07    作者:汪龙佳/文 李松蔓/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你是否会在准备好的材料提交之前检查n遍?


你是否要时刻保持自己所在的环境整洁、有序?


你是否会觉得如果一件事做不到完美那就不如不做?


如果你的答案全都是肯定的,那么很可能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谓完美主义就是,“无法接受任何不完美事物的特质。”完美主义当然很好,像精算师、医生、建筑工人之类的工作,其实都在追求完美,因为一点点不完美可能就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小编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最早接受完美主义的熏陶是源自“日本的马桶水能喝”的心灵鸡汤。



消息的源头,是日本女政治家野田圣子的一段回忆。大体是说,出身名门的野田圣子,1983年在东京帝国饭店进行实习。当时的实习生有一定淘汰率,不是所有人都资格留下。实习生首先要负责清洁一段时间的马桶,随后酒店通过马桶的清洁程度,来判断此人是否做事认真,是否负责,是否被淘汰。23岁的野田圣子,跟随前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厕所清洁工作。她发现前辈为了表示对工作的完美自信,甚至在她面前喝了马桶的水。


这个给幼小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不断地尝试追求完美并屡屡受挫。“完美主义总会成为你宅在家里、放弃尝试、拖延行动的理由,会让你误认为自己生活得特别凄惨,让你无法坚持自我,让你感觉压力巨大。完美主义会导致你无法正视自身优点,只会一味地吹毛求疵,而不懂得顺其自然。 ”来自《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中的这段话,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追求完美一定是一件好事吗?


不是的。


曾在KY公众号看过这样一则留言分享,“我大学有段时间特别痛苦,很想学习,很想把项目做好,但是一看到电脑我就害怕,甚至都不敢开机。我的心理咨询师,他并没有像我的朋友家人那样,一直劝我不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他说,追求完美是你最可贵的品质,只是把追求完美换成精益求精就好了,你会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我很看好你。很短的话,我热泪盈眶。”


同样地,不完美一定是一件坏事吗?


不是的。


在这本书中, 作者盖斯介绍并分析了完美主义的定义与危害, 区分了整体上的完美主义——追求更远大目标的积极心态, 以及具体的完美主义——脱离现实、故步自封的消极行为模式。盖斯应用微习惯策略, 为完美主义者提供了22种实用的解决方案, 告诉他们如何变成更快乐、更健康、更高效的不完美主义者。不完美主义者并不会嘲讽完美人生, 珍视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并能勇敢面对失败, 结果反而比完美主义者更容易获得成功。完美主义代表着限制,而不完美主义则预示着自由。



“你只要在前进,不论多慢,都会把那些瘫在沙发上的家伙远远甩在身后。”这句话其实可以稍稍安抚一些完美主义者的苛求心理,但是如何进行改变才是最重要的议题。


降低行动标准。有过高期待的完美主义者总会等待条件完美再去采取行动,比如我应该在很久之前就动笔写这篇推文了,但是我总是想着,要等到一个无人打扰的“良辰吉日”再动笔,最好再斋戒三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可能阅读量就可以更高。但是完全可以不这样,如果我利用好零碎时间的话,可能早就写完了。


关注过程,看淡结果。现代社会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话,可能小孩子都不相信了,因为爸爸妈妈会根据他们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奖罚,而不是他们是否努力听课、完成作业。在《五十公里桃花坞2》中,李雪琴等一群人清晨去找王传君看日出,结果因为聊天太兴奋,错过了日出,李雪琴表示:“没有看到日出,是这件事情中,最浪漫的部分。”结果导向会让我们很累,OKR已经够折磨打工人了,所以面对自己的时候,多去关注一下过程吧~


拒绝“应该”“本应该”式自我对话。“应该”这个词很危险,带有极强的遗憾;“本应该”也充满了罪恶感和羞耻感,往往只看到了往事中做得不好的部分,而忽略了曾经的那些“blingbling”的地方。


视进步为成功。进行转变的过程其实有些艰难,有一种降低标准去找对象的“将就感”。但是从某种特殊意义上说,不完美主义者其实也是完美主义者。后者期待的是完美的结果,而前者期待的是完美的进步和持续发展。那么,不妨从自己的进步入手,昨天你跳绳跳了2000个,今天你跳了2001个,这也是一种成功!



总之,完美是良好的敌人,追求完美有种“零和博弈”的感觉,要么得到100分,要么就直接是0分,但是读过大学的我们都知道,60分也不错,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