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心理百科

你真的会理解和关爱自己吗?

发布日期:2025-10-31    作者:暴斐/文,耿子涵/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你真的会理解和关爱自己吗?”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难道自己会不理解自己吗?难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好的方式吗?还真有可能!


“我”作为大脑的执行者,所表达的语言、所做出的行为中,很多时候隐藏着“我”看不见的需求。用冰山来进行比喻非常形象:水平面上展现的是能直接被观察到的行为、情绪,水平面之下是“我”需要的部分。当我们带着理解自己的意识时,看问题的视角就会发生变化,而只有当看到自己的需要,我们才会从内心深处关爱和帮助自己。


一个小情境来看情绪背后的真正需要是什么:



“和朋友约好一起看电影的,他迟迟不来,我已经等了20分钟了。等会儿见到他的时候,我不止要问他去哪里了,还会抱怨都是因为他,害我等了这么久。”


01 觉察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情绪的原因:


·我在生气吗?为什么会生气呢?因为……

“因为对方迟到了呀。我觉得要守时一点,不然有点不尊重别人吧。”


·我有点着急和不耐烦吗?为什么会不耐烦呢?因为……

“因为错过电影的精彩开场了呀。对方一直没有到,会错过更多剧情的。”


·我有点担心吗?为什么会担心呢?因为……

“因为对方一直没有出现呀。担心他会不会临时出了意外状况,才没有联系我。”


02 觉察自己内心的需要是什么,理解自己:


·“我想要对方守时。”

·“我想要从头到尾的看电影,不错过剧情。”

·“我想要对方能及时的告诉我什么时间到,还能不能到。”


03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实现关爱自己。


但表达不意味着自己对方一定要实现自己的需要,不代表自己占据优势地位而对方只能听从,所以表达是带着爱和真诚的,是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需要,明白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


之所以要去理解情绪和行为背后的需要,是因为当我们理解自己内在需要的时候,行动也会变得更有力量。还是以上面的情景为例,比如你很看重电影的完整性,那在等待的过程中,如果能觉察到自己之所以很着急是因为看重完整性,那么完全可以在电影开始前跟对方线上打好招呼,自己先进去,这样你能够很好地照顾到自己看重完整性的需要。这不是自私,因为你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真正照顾好对方。试想一下,你看到了电影开头,完整性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内心也会很平静、很喜悦;那当对方过了10分钟才进场时,你可能非但不会指责对方,还会给对方讲讲电影前面的情节是什么。可如果没有觉察到着急是因为有完整性的需要,你跟自己的需要就断开了。于是,你一直等,每过一分钟,都会增加一分对对方的指责。10分钟后对方终于来了,你开始抱怨或者发脾气;也许对方知道自己错了,想方设法劝你进去看电影,但电影已经开始10分钟了,你一边看一边用手指着对方:“都怪你..."你看,选择过一个很愉快的夜晚,还是一个不愉快的夜晚,主动权完全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感受和境遇是由他人造成的,他人不适当的行为,导致了我们的不愉快。实际上他人的行为只是刺激了自己的需要,需要满足或者未满足才引发了感受。增强对自我的觉察,增多对自己的理解,真正关爱自己,我们才能真正地爱他人、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