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我愿做自己最亲密的爱人

发布日期:2025-05-20    作者:白一迪/文,高培媛/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在文章的开头,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在你所认识的人当中,

你最爱的人是谁?

最爱你的人又是谁?



在人生这个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各式各样的体验:体验成长,体验苦难,体验成功......在各种体验中,关于爱的体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调味剂。世界纷纷扰扰,许多人步履匆匆,但他们的内心深处或许都渴望着爱的温暖与光芒。


爱的含义无疑是复杂的,它不仅仅是情感的寄托,也是我们心理需求的源泉。如果将爱视作一个动词,那么它无疑拥有着主动与被动两种形式——爱与被爱。我们时常在人生的旅途中寻寻觅觅,期待着那份照亮心灵的爱,却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了对被爱的单一追求之中。在寻找爱的过程中,经常忽视一个最重要的爱人——自己。


有人说,我们要找一个爱自己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的内心有时总会被身边人的举动牵着走,纠结于/他到底爱不爱我/他为什么不爱我等类似的问题,受到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的干扰。当爱成为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纽带,它变得坚韧但又脆弱。当将爱和幸福的钥匙交予他人,我们就失去了掌控心房的自主权,将自己的价值和幸福感交到了他人手中。

从他人身上寻求爱的被动式,看似简单直接,但往往伴随着无法预知的不确定性:对方的情绪、变化、需求都在影响着我们感知自己的方式。一旦这种关系出现裂痕,我们就会感到失落、自卑,甚至否定自己。试图向外界索取爱,实际上是一场没有底气的交易。这不仅让我们容易受到伤害,还可能导致我们失去爱的勇气和信心。



但实际上,爱和幸福,可以不是关于两个人或者很多人的事,这件事可以由我们自己独揽大权。


也有人说,爱自己就是重新养育自己

在一个脱口秀节目中,一位讲者提到这样一句话:爱自己,就是重新养育自己,做自己的父母,给自己买奢饰品。在这个物质文明极丰富的时代,人们的心理疗愈、自我关爱似乎不可避免地和消费挂钩。只要买了这个口红,你就是最美的自己”“花点钱去度假,你才是爱自己的”……各种营销话术将爱自己与消费挂钩,把满足欲望等同于满足情感需求。当爱自己被贴上消费主义的各种标签,我们关于爱的体验就都寄托在外物之上,爱的本质也逐渐被遮蔽。


但是,爱自己并不是某种时髦的东西或者概念,消费主义下的爱有时显得过于轻浮,容易让人沉溺在泡沫之中。基于物质的爱自己有时不仅不能满足我们对于爱的需求,甚至可能加深内心的空虚和迷茫。一次购物带来的满足感或许能持续几小时,但真正的空虚和自我接纳的缺失却仍然存在。事实上,这种方式并没有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渴望,只是用短暂的快感来掩盖真正的情感缺失。



请你告诉自己,我愿做自己最亲密的爱人

索菲·坦纳在《我和自己结婚了》一书中写到:我愿做自己最亲密的爱人,忠诚的战友,自尊,自爱,自信,一生如是,至死不渝。就如文章开篇说的那样,当我们在四处寻觅世间的爱的时候,不妨停下来照照镜子,或许你会突然发现,最爱你的人应该是你自己。与其向外界寻寻觅觅、迷茫无助,不如试着成为自己的爱人。


成为自己最亲密的爱人,首先应当看见自己。这里所说的看见不仅是指看到外在的容颜与举止,更是强调要发现内心深处的渴望、恐惧与梦想。在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揭开内心的层层迷雾,触及那个真实而复杂的自我。看见自己,意味着不再逃避或掩饰,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这样的自我认知,是建立深厚自我爱意的基石。


成为自己最亲密的爱人,还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无论是璀璨夺目的优点,还是那些不那么完美的缺点。每个人都是自己最闪亮的星,有着值得欣赏和赞扬的闪光点。当陷入无尽的自我怀疑时,不如停下来回想一下自己都完成了什么事、能够完成什么事。同时,我们在接纳自己时也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不足、缺点甚至脆弱的时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值得被爱。学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原谅自己,也是迈向爱自己重要的一步。


爱自己,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盲目放纵,而是从内而外地关心、接纳、欣赏自己。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的爱是一种稳定的力量,它不依赖他人,不被外界环境左右,而是真正植根于我们内心的核心。



做自己最亲密的爱人

愿你成为自己最亲密的爱人,就在当下我们无法控制外界的爱是否如期而至,但始终可以自由选择如何对待自己。“我愿做自己最亲密的爱人”不仅是对自己温柔而坚定的承诺,更是我们从内心找到稳定的力量,让自己不再被外界的风吹草动所左右。这份发自内心的爱,将成为你面对生活的盔甲与礼物,让你拥有更丰富而独立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