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早上出门忘记戴红领巾,以为自己完蛋了!
中学的时候,在上学路上把学费弄丢了,以为自己完蛋了!
高中的时候,几次模拟考试都发挥失利,以为自己完蛋了!
大学的时候,保研差几名,考研差几分,以为自己完蛋了!
大四求职时,考公考编进体制屡屡失败,以为自己完蛋了!

你还记得当初的这些苦恼最终是怎么被化解的吗?
忘戴红领巾后,老师料到会有同学忘带,拿出了提前准备的备用红领巾;
弄丢学费后,家长接到电话后立刻把学费送到学校,安慰伤心流泪的你;
模考失误后,你在一次次失败中积攒了经验和教训,在高考中一展身手;
考研失败后,你直接就业,更早地适应社会,换个环境让你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进体制碰壁后,投简历的公司向你投来橄榄枝,你进入了一家更欣赏和适合你的公司。
你看,经历过这么多觉得自己会完蛋的事情,现在的我们还是生活得好好的。所以,其实人生的容错率很高,“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很多困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解决,挫折背后亦可能隐藏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机遇。

但为什么我们还是经常会陷入自责和焦虑之中?比如在准备考研期间焦虑自己能否上岸,刚上大学就开始担心自己毕业后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还没毕业就开始怀疑自己到结婚的年纪能否找到合适的对象……可能是因为你把人生视作“单一轨道”了。
不妨自查一下,你在生活中是否经常遵照这样的逻辑行事:你的脑海中,有一个随着时间推移需要一项项打卡的“任务清单”,这份清单是根据“过来人”的说法设置的,你会经常提醒自己要按部就班地完成上面罗列着的任务,或快或慢,稍有偏差都会让自己陷入自责和焦虑。
如果你经常按照这样的逻辑行事,我想提醒你: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人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段充满曲折和变化的旅程。我们需要不断做出选择和决策,也需要面对各种变化和转折,这就像是在一片旷野中探险,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请记得:
年龄和性别不是桎梏,眼界和认知才是
要努力跳出传统认知和思维定式,看淡社会中所谓“婚龄”“事业黄金龄”等说法,挣脱年龄焦虑,更不能妄自菲薄,要相信女性是可以在企业高层占领一席之地的,男性也可以勇敢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不必理会别人的指指点点,自己实际的需求才是关键。大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来到了人生的困局、死局,感觉无法脱困,其实只是因为自己眼界和认知不够。小时候的我们为了买小吃摊的零食,对着父母哭得撕心裂肺,在现在看来却索然无味。多年后再回顾现在这些求之不得的事物、爱而不得的人时,会发现其实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找到适配的赛道,弯道超车也未尝不可
总有人试图告诉我们:什么专业有前景,什么工作工资高,什么年龄适合结婚生子……与其为符合他人期待而活,整天像个被动的陀螺不停地打转,不如选择一条自己感兴趣的赛道,只为自己而活,去追逐自己的心之所向。确定目标后也不必给自己施加过多的压力,因为目标的实现并没有固定的前提条件,也不需要一直保持领先状态。我们可以暂时落后,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靠恒心和毅力取胜;也可以探寻一条自己的道路,哪怕人迹稀少,哪怕不是最短路线,也有机会靠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调整内心秩序,探寻真正的兴趣
过来人总是用自信且不容置疑的口吻,向我们描述着一种标准模板的人生,却好像忽略了我们对“只此一次”的人生有自己的解法。我们的人生不是为了追求世俗意义上的“小成就”, 更不是为了跟谁比较,而是为了去感受和体验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发光发热。如果你在某个阶段感到迷茫或是感觉生活很混沌,可能是进入了轨道内机械的重复,需要给自己一段时间用来放松身心和思考,重新调整内心秩序,感受不同的生活状态,可能是一次长途旅行,也可能是与朋友的一次深度聊天,都能让我们暂停下来,观察内心真实的节奏与需求,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生命的本质是一场历程,人生的乐趣源自我们不停地去感受和体验。我们没有必要去做世俗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因为这样只会徒增自己的焦虑和烦恼。只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足矣。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夜思|“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EB/OL].(2023-05-23).